“中远海运洋浦”轮成功加注绿色甲醇,实现了“中国船+中国港+中国醇”的绿色航运闭环,是中国航运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事件。
7月2日,中远海运集团旗下船舶燃料供应专业公司——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应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中海燃供),在海南洋浦港为“中远海运洋浦”轮实施了200吨国产绿色甲醇的加注作业。
此举不仅宣告了海南省首次绿色甲醇加注任务圆满完成,更开创了国内城市垃圾制绿色甲醇“产、销、用”全产业链贯通的先河。此次“中远海运洋浦”轮成功加注绿色甲醇,实现了“中国船+中国港+中国醇”的绿色航运闭环,是中国航运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事件,彰显了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中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加注现场,中石化中海燃供同步发布了其绿色新能源产品的全新LOGO标识。海南省副省长邹广、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张勇,现场见证“中远海运洋浦”轮首航洋浦港和首次绿色甲醇加注,并为中石化中海燃供新能源产品全新LOGO揭牌。
据了解,本次加注实现了从生物质原料采集、生产加工、储运到终端加注的完整产业链闭环,且全程落地海南岛内,首次验证了国内绿色甲醇“产供储加”一体化模式的可行性,为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中远海运洋浦”轮是国内首制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由中远海运集团所属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建造,船舶总长366米、型宽51米,最大装箱量16136TEU,由中远海运集运运营,部署在远东-美东航线上。
该轮在船舶制造领域实现了“国内船东第一单、国内船厂交付第一艘、国产甲醇主机第一次实船应用”的三个历史性突破,凭借创新设计的超大甲醇储存舱,可单航次完成跨太平洋航行。
中远海控、中远海运集运副总经理秦江平表示,在多个“第一”和“首例”的叠加下,充分验证了“中国船+中国绿色燃料”的可行性,也展现了中远海运集团从船舶设计建造到绿色燃料供应的全链条自主能力,以绝对硬实力的“中国智造”,为全球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同时,此次“中远海运洋浦”轮在洋浦港首航,充分彰显了中远海运集运将洋浦港打造成国际国内双循环集装箱枢纽港、全力支持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建设的决心。
中石化中海燃供总经理秦岭表示:“绿色甲醇的应用是航运业低碳发展的重要选择。此次加注的绿色甲醇,以海南城市垃圾沼气为原料,全流程符合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标准,实现了从‘城市废弃物’到‘绿色能源’的转变,彰显了海南自贸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航务周刊记者了解到,本次加注的绿色甲醇,来源于海南省本地企业——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其原料并非来自传统化石能源,而是取自城市餐厨垃圾、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沼气,这一创新模式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将原本可能污染环境的废弃物转化为清洁能源,真正践行了“变废为宝”的绿色理念。
相较于传统化石燃料,本次加注的200吨绿色甲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25吨,减少90%以上的硫氧化物及颗粒物排放,通过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ISCC-EU),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减排80%以上,达到国际海事组织净零燃料要求,相当于种植19000余棵树的碳汇效应,远超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要求的65%减排能力。
秦岭向中国航务周刊记者介绍说:“本次绿色甲醇加注,一是实现了海南省绿色甲醇原料-生产-储运-加注全流程、全产业链贯通, 海南省也由此成为国内首个具备集绿色甲醇生产、加注能力于一体的省份,为国内绿色能源加注港建设及航运业绿色转型,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二是对加注模式多元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秦岭进一步表示,作为中远海运集团船用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员,中石化中海燃供在绿色甲醇全产业链供应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一,于2023年8月通过ISCC-EU认证;第二,通过与国内有实力的绿色甲醇生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保障资源稳定;第三,积极布局绿色甲醇储运设施建设,绿色甲醇加注船将于年内投入运营;第四,联合大连海事大学、辽宁海事局等单位,共同组建“船用可持续燃料联合研发中心”,在推动绿色甲醇等船舶绿色能源“产学研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据了解,2023年9月和2024年12月,中石化中海燃供先后完成了国内首单船用生物燃油加注、国内首单船用氨燃料加注,开创了中国航运业减碳的先河。本次绿色甲醇的成功加注,进一步丰富了该公司的绿色产品矩阵。
· END · ]article_adlist-->欢迎通过留言,提供新闻线索,投稿可发送至hangwuzhoukan@126.com本期编辑:Effy 审发:王禹
]article_adlist-->(点击小程序卡片,查询船东精品航线) ]article_adlist-->创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